新慧智能客户服务
客户服务  

 
客户服务
项目咨询
项目规划
系统集成
项目实施
服务体系
常见QA
渠道合作
关于渠道
渠道政策
渠道加盟
 
常见QA
首页 > 客户服务> 常见QA

 

RFID技术相关术语 
 
• 射 频 : 一般指微波。 
• 微 波 : 波长为0.1—100厘米或频率在1—100GHZ的电磁波。 
•电子标签 : 以电子数据形式存储标识物体代码的标签,也叫射频卡。 
•被动式电子标签: 内部无电源、靠接收微波能量工作的电子标签。 
•主动式电子标签: 靠内部电池供电工作的电子标签。 
•微波天线 : 用于发射和接受微波信号。 
•读出装置 : 用于读取电子标签内电子数据。 
•阅 读 器 : 用于读取电子标签内电子数据。 
•编 程 器 : 用于将电子数据写入电子标签或查阅电子标签内存储数据。 
•波束范围 : 指天线发射微波的照射功率范围。 
•标签容量 : 电子标签编程时所能写入的字节数或逻辑位数。 

 

电子标签耦合性类型介绍

 

 电子标签又称为射频标签、应答器、数据载体;阅读器又称为读出装置,扫描器、通讯器、读写器(取决于电子标签是否可以无线改写数据)。电子标签与阅读器之间通过耦合元件实现射频信号的空间(无接触)耦合、在耦合通道内,根据时序关系,实现能量的传递、数据的交换;发生在阅读器和电子标签之间的射频信号的耦合类型有两种。 

(1)电感耦合。变压器模型,通过空间高频交变磁场实现耦合,依据的是电磁感应定律
 
(2)电磁反向散射耦合:雷达原理模型,发射出去的电磁波,碰到目标后反射,同时携带回目标信息,依据的是电磁波的空间传播规律;
 
   电感耦合方式一般适合于中、低频工作的近距离射频识别系统。典型的工作频率有:125kHz、225kHz和13.56MHz。识别作用距离小于1m,典型作用距离为10~20cra。 

  电磁反向散射耦合方式一般适合于高频、微波工作的远距离射频识别系统。典型的工作频率有:433MHz,915MHz,2.45GHz,5.8GHz。识别作用距离大于1m,典型作用距离为3—l0m.

 

RFID技术发展历程介绍

 

RFID直接继承了雷达的概念,并由此发展出一种生机勃勃的AIDC新技术——RFID技术。1948年哈里.斯托克曼发表的“利用反射功率的通讯”奠定了射频识别RFID的理论基础。 
   RFID技术发展的历程表。在20世纪中,无线电技术的理论与应用研究是科学技术发展最重要的成就之一。RFID技术的发展可按10年期划分如下: 
   1941~1950年。雷达的改进和应用催生了RFID技术,1948年奠定了RFID技术的理论基础。 
   1951—1960年。早期RFID技术的探索阶段,主要处于实验室实验研究。 
   1961—1970年。RFID技术的理论得到了发展,开始了一些应用尝试。 
   1971—1980年。RFID技术与产品研发处于一个大发展时期,各种RFID技术测试得到加速。出现了一些最早的RFID应用。 
   1981~1990年。RFID技术及产品进入商业应用阶段,各种规模应用开始出现。 
   1991~2000年。RFID技术标准化问题日趋得到重视,RFID产品得到广泛采用,RFID产品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2001—今。标准化问题日趋为人们所重视,RFID产品种类更加丰富,有源电子标签、 无源电子标签及半无源电子标签均得到发展,电子标签成本不断降低,规模应用行业扩大。 
   RFID技术的理论得到丰富和完善。单芯片电子标签、多电子标签识读、无线可读可写、无源电子标签的远距离识别、适应高速移动物体的RFID正在成为现实。 

 

什么是RFID中间件?

 

 RFID是2005年建议企业可考虑引入的十大策略技术之一,而中间件(Middleware)可称为是RFID运作的中枢,因为它可以加速关键应用的问世。 

    RFID产业潜力无穷,应用的范围遍及制造、物流、医疗、运输、零售、国防等等。Gartner Group认为,RFID是2005年建议企业可考虑引入的十大策略技术之一,然而其成功之关键除了标签(Tag)的价格、天线的设计、波段的标准化、设备的认证之外,最重要的是要有关键的应用软件(Killer Application),才能迅速推广。而 中间 件(Middleware)可称为是RFID运作的中枢,因为它可以加速关键应用的问世。

 

RFID技术能做什么 
 
RFID射频识别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可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RFID技术可识别高速运动物体并可同时识别多个标签,操作快捷方便。短距离射频产品不怕油渍、灰尘污染等恶劣的环境,可在这样的环境中替代条码,例如用在工厂的流水线上跟踪物体。长距射频产品多用于交通上,识别距离可达几十米,如自动收费或识别车辆身份等。 

 

什么是RFID电子标签
 
电子标签有的称射频标签、射频识别。它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通过射频信号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作为条形码的无线版本,RFID射频技术具有条形码所不具备的防水、防磁、耐高温、使用寿命长、读取距离大、标签上数据可以加密、存储数据容量更大、存储信息更改自如等优点。 

 

什么是RFID?
 
    RFID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的缩写,即射频识别。常称为感应式电子晶片或近接卡、感应卡、非接触卡、RFID电子标签、电子条码,等等。 

    一套完整 RFID系统由 Reader 与 Transponder 两部份组成 ,其动作原理为由 Reader 发射一特定频率之无限电波能量给Transponder,用以驱动Transponder电路将內部之ID Code送出,此时Reader便接收此ID Code。 Transponder的特殊在于免用电池、免接触、免刷卡故不怕脏污,且晶片密码为世界唯一无法复制,安全性高、长寿命。 

 

简单介绍下RFID设备分类的问题

 

RFID技术中所衍生的产品大概有三大类:无源RFID产品、有源RFID产品、半有源RFID产品

    无源RFID产品发展最早,也是发展最成熟,市场应用最广的产品。比如,公交卡、食堂餐卡、银行卡、宾馆门禁卡、二代身份证等,这个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属于近距离接触式识别类。其产品的主要工作频率有低频125KHZ、高频13.56MHZ、超高频433MHZ,超高频915MHZ。

    有源RFID产品,是最近几年慢慢发展起来的。在远距离自动识别领域,如智能监狱,智能医院,智能停车场,智能交通,智慧城市,智慧地球及物联网等领域有重大应用。产品主要工作频率有超高频433MHZ,微波2.45GHZ和5.8GMHZ。

    半有源RFID产品,结合有源RFID产品及无源RFID产品的优势,在低频125KHZ频率的触发下,让微波2.45G发挥优势。半有源RFID技术,也可以叫做低频激活触发技术,利用低频近距离精确定位,微波远距离识别和上传数据,来解决单纯的有源RFID和无源RFID没有办法实现的功能。

    简单的说,半有源RFID是一项易于操控、简单实用且特别适合用于自动化控制的灵活性应用技术,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它既可支持只读工作模式也可支持读写工作模式,且无需接触或瞄准;可在各种恶劣环境下自由工作,短距离射频产品不怕油渍、灰尘污染等恶劣的环境,可以替代条码,例如用在工厂的流水线上跟踪物体;长距射频产品多用于交通上,识别距离可达几十米,如自动收费或识别车辆身份等。

 

选择RFID设备应注意哪些?
 

 目前,虽然RFID技术发展迅猛,但与条码相比,由于成本、使用环境、技术标准等方面的限制,在一段时间内,还不能取代条码的应用,那么我们在选择RFID设备时要注意哪些事项呢?

    1)读取精度。RFID电子标签主要附着在物料托盘和货品集装箱上,但是在某些行业,比如电子制造企业,元器件众多,在生产的快速流转中如何能保证每个标签都能被读取,这是一个函待解决的问题。

    2)环境影响。受到车间环境影响,在电磁环境复杂,干扰严重的企业,RFID电子标签的正确读写,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企业若想实施RFID,需要对在车间进行测试,这样又会影响到生产的顺利进行。

    3)实施模式。RFID安全管理系统的实施没有通用的模式可以照搬,不同行业具有不同的应用点和应用需求,除了极少的行业,并没有完整的针对行业具体特征的合适的RFID应用模式和框架,企业选择和实施时缺乏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基本准则和规范。

    4)实施成本。从成本来看,目前标签的成本仍是偏高,尤其对于制造行业,什么材料什么工序采用RFID系统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并不是一言两语可以说尽,需要进行严密的计划。

    5)对业务流程的冲击。适应过程企业选择实施RFID后,对企业业务流程,也会带来一定的影响,RFID技术使得企业管理理念得到创新,企业中很多原本分离的工作实现了功能整合和重组,必然会导致企业业务流程的重组,企业是否能适应这个过程又是一个问题。

6)数据安全。RFID的应用,隐私和安全问题十分重要。RFID标准体系关系到物品信息控制权和RFID产业控制权,RFID技术要得到广泛的应用和推广制定符合中国国情、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RFID标准体系显得特别重要,目前我国已开始相关标准的制定,相信不久的未来,以上问题也会得到逐步的解决。

 

UHF RFID读写器常见故障及处理办法:
 

 RFID读写器常见故障及处理办法:

故障现象

可能原因

解决办法

 

读不到卡

超出读写模块阅读区域内

将卡移近读写模块天线

 

天线已损坏

更换读写器天线

 

参数RF Power值过低

恢复出厂参数

 

标签坏了

换其他标签测试

 

模块坏了

联系技术支持人员

 

无法连接上读写模块

未供电

检查USB接头

 

Com占用或坏了

通过设备管理器查看端口占用情况并测试端口是否能通讯

 

数据线断了或未接好

更换数据线或检查数据线连接情况

 

Com口占用端口超出范围

通过设备管理器查看com端口,更改com端口到10之内的数值

 

模块坏了

联系技术支持人员

 

读卡距离很近

未连接好天线

检查天线连接情况

 

参数RF Power值过低

恢复出厂参数

 

标签与天线极化方向不一致

将标签旋转90

 

模块坏了

联系技术支持人员

 

标签坏了

更换其他标签

  • 电话咨询

  • 400-700-0512
  • 13862028865